没有人能平静看完731预告 直面历史之痛!《731》未删减版上映,125分钟直面历史之痛。这部电影在“九一八”事变94周年纪念日上映股市配资,预售票房突破2000万。影片明确标注:“未满18周岁请谨慎选择观看”。
《731》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,侵华日军在哈尔滨平房区开展细菌战研究和人体实验的故事。当地小贩王永章等人被强行抓入“特设监狱”,遭受冻伤实验、毒气实验、活体解剖等极端折磨。电影从平民视角还原了受害者所经历的暴行。
影片中冻伤实验场景令人触目惊心:受害者被捆绑在零下30摄氏度的室外,肢体逐渐坏死,而日军研究人员在一旁记录数据。这种反人类罪行在电影中得到全景式呈现。1936年,日本军国主义者在哈尔滨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细菌战基地。七三一部队构建了从人体活体实验到细菌武器研制的完整犯罪体系。据原队员供述,在1940年至1945年间,至少有三千名中、苏、朝等国家的战俘和平民被用作人体实验材料。
为了尽可能真实地还原这段历史,导演赵林山查阅了大量文献,包括美国解密的731部队报告、原队员供述影像以及幸存者口述实录。他还多次前往日本走访,获取真实材料。姜武、王志文、李乃文等主演均为零片酬出演。
影片的英文片名为“EVIL UNBOUND”,意为“罪行无界”。导演表示,铭记历史是为了让和平的光照耀在人类文明的征途上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认为,这段历史不容忘却,影片展现了绝境下中国人不屈的反抗精神,警醒世人捍卫和平。
《731》通过多视角叙事,展示了中韩俄等多国受害者的遭遇,并剖析了施暴者的心理。影片还包含了一些艺术化处理,如隐喻性镜头和象征手法。这些处理方式引发了一些关于是否“淡化暴行”的质疑。此外,部分情节被认为存在“模糊历史责任”的倾向,通过战犯忏悔情节探讨救赎可能性也引发争议。
《731》的上映符合许多观众期待历史真相被揭示的心声。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,该片的“想看人数”曾超过390万,位列近期想看榜第一位。影片定档后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,许多观众表示“历史不容美化,必须直面”。
影片不仅重现历史,还通过具象化的暴力揭露完成对军国主义反人类罪行的历史审判。相较于纳粹集中营的广泛记录,731部队的罪行因美国包庇、日本掩盖而长期被淡化。电影通过可视化证据链撕破历史伪装,迫使公众直面被刻意遗忘的暴行。
影片深层价值在于揭示系统性暴行如何被“合法化”。731部队医生以“医学研究”“国家利益”自我催眠,将活人视为“材料”。这警示当今科技伦理:当技术发展脱离人文约束,可能重蹈“科学无禁区”的深渊。影片展现普通人如何在体制裹挟下沦为恶魔,直指现代社会困境:系统性恶行往往由“平庸之恶”合力构成。
《731》超越国界,传递普世警示。片中少数拒绝参与活体解剖的医生象征着个体良知的重要性。日本政府至今未全面公开731档案、拒绝赔偿,提醒世界历史清算不彻底必埋隐患。美国为获取细菌战数据包庇战犯,揭露了强权政治对人权的践踏。任何以“进步”为名的非人道研究都是反文明的。
电影落幕时股市配资,警报声刺耳——那是1939年哈尔滨细菌战实验泄露时的真实录音。影院灯光亮起,观众席一片寂静。一位九旬老兵看完影片后缓缓起身说:“我当年就在那儿。”《731》揭开的这段历史,真相本身足够沉重,引发的思考远超影片本身。每一个观众或许都有自己的答案。
财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